第一百三十三章 盛京风云(四 上) (第2/2页)
公元318年4月初,辽国在辽王赵炎的带领下进行了艰难的改革,政府机构的合成精简让辽国的官员数量下降到了三千三百多人,但是效率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辽东半岛和广阔的黑水平原,极其庞大的屯田区和牧区极快的建立了起来。
而在相应地区,大批的工场在太仆寺的具体策划下也是迅速的建立开工,铁矿石、煤炭和火油的开发也让辽国得到了极大的助力,以钢铁工场、纺织工场、瓷器工场、采矿场和机械工场为核心的工场业迅速的发展起来。
辽东制造的兵器、铁器、丝帛迅速的在辽东、朝鲜半岛和倭国销售开来,而机械工场也在赵炎的具体帮助下开始生产铸剑生产线、纺纱机等各种机械,特别是赵炎提出的工场生产流水线化的举措,让每一个新建的工场都有一整套方便实用的生产线……
在赵炎的带领下,辽东似乎已经有了工业革命般的感觉,不过赵炎的心里明白,现在的手工水平还很落后,只能先通过这种方式来加速发展,而想要真正的工业革命,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现在是没有办法的…
不过赵炎的整个经济政治的改革还是很快收到了成效的,因为铁器、纺织品的大量销售,赵炎直接下令从倭国、朝鲜购买粮食,余款使用黄金、白银结算的方式让辽东的财政很快缓过劲来。
商业的发展使辽东获得了很大的税收收入,而太仆寺管辖的工场也让政府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在看到商业利润的庞大后,辽东的很多地主富农也开始在城市中经商,赵炎对这部分人的态度是不干涉、不纵容、不支持,只要他们按规矩行事,缴纳税收,接受安全检查,赵炎是不会找这些人的麻烦的。
在这个时候,赵炎的心里想的更多的还是和晋庭的关系以及宇文、拓拔两部鲜卑战与和的问题,现在的辽国需要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战争可以进行,但是需要在境外打,不能波及辽东的本土。
但是在赵炎的心里,还是有两点考虑的,一是对晋庭还是臣服,估计晋庭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自己放还谢鲲,和晋庭和解;二是对宇文鲜卑还是打,将其逐出蒙古高原的东部,让蒙古的势力延伸到这边,两家相互配合为好。
公元318年4月17日,晋庭特使到达盛京,刚听到这个人的名字的时候,赵炎也是吓了一跳,随即激动万分,而陈浩若也是无比的欣喜,因为,这次晋庭的特使不是别人,而是晋庭北方名将祖逖将军…
祖逖,字士稚,汉族,范阳逎县人,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后因晋朝内乱及晋元帝猜忌,令北伐事业功败垂成,公元321年,祖逖将军在忧愤交加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