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钢厂招工 (第1/2页)
三月间的农忙刚一结束,川西钢铁厂招工的消息,就向整个川西地区全面铺开,附近的汶川县、理番县、茂县,更是宣传的重点,主要招一些年青力壮,有文化,最好再具备一定的炼钢经验的工人。
许多老百姓都大摇脑袋,对于这种招工条件,他们都闻所未闻,好在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一旦正式录取,一律发放安家费一百个大洋,一旦培训上岗,每月有五个大洋,成了技术工人报酬就更高了。
30年代的川西各地,物价可是一等一的便宜,一亩上好的水田,也就二十来个银元,一亩上好的旱地,不过十来个银元,若是贫瘠的山地更便宜得多,一年能挣到六十个银元,可是一大笔横财。
华夏人从来不缺创造力,只要有利益需求,更是泉思如涌,曾经开过小铁窑的老板都发了,全被请去当了先生,向一大群的年青人,教授如何炼铁采矿,去过真正钢铁厂的人更是炙手可热。
可惜去各地招工的人,大多是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对于这些小伎俩可是门清,最后勉强的招了百来个工人,连预期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幸好当初留在安昌镇的人,主动要求到川西县来会师。
原来刘湘与李家钰更看好重庆,认为人力与资源本就紧缺,钢铁厂和兵工厂就应该放在那里,重庆正是四川与外省交流的咽喉,无论是送机器设备进来,还是将一众物件运出去,都十分的便利。
刘郧也只好苦笑了,倒不是说刘湘与李家钰错了,也不谈抗战布局问题,真正要命的是,重庆附近并无多少的铁矿资源,唯一几处矿场,可惜品位又不高,从外地运输的话,规模不大时还好说,一旦年产钢铁几万吨,矿石的运输量,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此,重庆钢铁厂的命运,在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么规模一直在二三万吨以下,要么变成重庆兵工厂的配套产业,当然如果仅仅是配套加工的话,刘湘与李家钰的设想,倒也不能说完全错了。
由于刘湘等川军将领们,不看好涪城钢铁厂,自然对于戴莱特等兵工技术专家,也就没有任何兴趣,导致张斯理和李汉斯等,几十号人,在涪城做好了探测和选址工作,却迟迟没人理睬他们。
留守安昌镇的一众专家们,在百无聊奈的情况下,与汉阳兵工厂进行了联系,秦国洞少将也很郁闷,却收到了川西县已经打开局面的情报,连德国将军都主动寻过去,于是下令他们投奔刘郧。
这群专家们可不是省油的灯,打着刘郧的旗号,继续雇佣了安昌镇的通达陆运公司,重点运了些所剩下的合金,大约一百吨,其余的只好继续放在炼钢设备仓库中,交由涪城警备团继续守卫着。
这群熊孩子更缺德的是,借着筹备钢铁厂的名义,将涪城附近的工业人才挖掘一空,再以与川西县钢铁厂交流为名,带着他们一起来到了川西镇,各种工业技术专家,立刻膨胀到二三百人。
不过对刘郧来说,还真是一阵及时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再加上周围地区所招募的人手,以及本地的一些的农民,一夜之间,就有了七八百的产业工人,好在矿区的人手最多,又不需要技术。
刘郧面临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安排工人们的食宿,没办法只好找马兴驰帮忙,临时将通达陆运公司,改为川西县粮食运输大队,去物产丰富的涪城和城都附近,多多购买一些粮食运回来。
另外再从县政府的手中,拨出二十栋联体别墅,作为工人们的集体宿舍,当然像李汉斯这样的专家,只好划出一个个单间,以示尊重,不过等到新的别墅群建成之后,他们将在第一时间分到别墅。
第二期别墅群已经设计完毕,还是统一的三层,每个联体别墅将容纳四户,每户的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每户的用地面积为75平方米,共300栋联体别墅,可以容纳1200户,大约4000多人。
好在从第一批别墅完工后,刘郧就立刻命人,将第二期的用地封闭了起来,禁止任何人进入,如果有人进入也会被警备队赶走,目前过了快三个月,依旧由蚂蚁机器人修建,其实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只是刘郧不想太早的投入分配状态,一则容易引起外人的注意,毕竟川西县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保密性越来越差,要想骗过法肯豪森、李汉斯和戴莱特等,当今的社会精英人士,也着实难了些。
其次就是市场饱和的问题,目前对第一批别墅的利用率,有些过于低了,许多人对于别墅的看法,还停留在猪圈和羊圈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将最初的每户300平方米,调整到现在的220平方米。
而且新来的这些产业工人们,其实对于川西县的感情并不深,开始的时候条件艰苦点,也好筛出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随着今后条件越来越好,也会慢慢的潜移默化,逐渐增强对小镇的归宿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