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东林私心(中) (第1/2页)
高攀龙是个小心谨慎的人,虽然他心中认同**星和刘宗周的话,但是他觉得饭应该一口一口地吃事情应该一件一件地做。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现在皇帝已经把权都放给东林书院中人了,现在的朝廷中东林党人的地位比皇帝刚继位时还要高人数也还要多,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心不足蛇吞象,假如现在还要想利用皇帝或者蒙蔽皇帝,到时候惹得皇帝不高兴或者起疑心了,收拾一群土匪不容易但收拾一群书生还是容易的,何必自讨没趣呢。
两年前天启跟高攀龙就针对东林党的事作过谈话,大家有些话虽然没有说得很直白但也是心照不宣,高攀龙想着就算要做些什么事也要跟皇帝说开了做,免得人在背后说自己不地道。不过刘宗周的话有一定道理,把什么都建立在个人的威信上确实不妥,就像是在沙地上建房屋一样根基不牢c要把真话都说出来估计皇帝也不会高兴得了,谁喜欢被人质疑和利用呢?东林党在任免官员这事上也有自己的既得利益,要他们把权力交出来恐怕也不会高兴。
在官员的任免一事上,以前要选择官员还假装要廷推一下,其实就是私下交易的公开呈现,被东林党人斥责为掩耳盗铃,甚至有偏激的人说还不如汉灵帝明码实价卖官直接。但是当天启把官员的任免监督权都叫给东林党后,他们自认是君子觉得是在任人唯贤任命官员就很随意,这时候再没有人讽刺现在的制度有什么不妥,但在非东林人士眼中恐怕还不如廷推那么得人心,至少表面上廷推给了每个人机会让人感觉到一点公平的味道。
刘宗周跟高攀龙以前就认识,现在在一起共事更是明白高攀龙的格和思想,他见高攀龙还在犹豫于是说:“我们先自己做个打算,等一切都稳妥了要实行时先给皇上呈上待批准,这样一来高大人当不会有什么顾忌了吧?开始赵大人说到王安石和张居正,依我看来王安石和张居正两人都可算是忠心耿耿的忠臣,他们会改革是因为他们都是宰辅都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后来他们的制度会被抛弃也是因为他们只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才会人亡政息。”
高攀龙说:“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确实是成也皇帝败也皇帝,但既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又要得到其他人的信任恐怕不容易,假如真有这样的事大家都会争着去做,也就轮不到王安石和张居正什么事了。他们的改革思想都是为了富国强民,但是要达到国富民强的效果必须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和感受到其好处,而其坏处当时就会让很多人感觉到,所以才会被大多数人反对♀就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害在利先的原因,刘大人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呢?”
刘宗周说:“这在于一个见识,今天下午赵大人跟我针对杨涟杨大人的奏报作了些分析,觉得可以在这几点上下工夫,假如真能做得好我们不但能得到皇上的支持,也能得到商家的拥护和百姓的支持。”
高攀龙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说道:“原来刘大人和赵大人都已经有了结果,既然如此就说来听听,真说得对我亲自去向皇上讨旨意。”
刘宗周说:“开始已经说过要改革就会遇到未见利先见害的情况,比如说杨大人提的哪个用女子代替男子做工的想法,这想法本身是好的但目前却做不了c这样做了大明的劳动力不说增加一倍至少会增加一半,问题是这事涉及到组织问题、律法问题、风气问题等方方面面,周边环境和人为措施跟不上事情就办不成。可以这么说吧,就女子代替男子做工一事上不说十年二十年,至少三五年之内不要去考虑。”
高攀龙说:“你说的这事我也想过而且白天我们也谈过,刘大人现在又提起是不是找到原因了?”
刘宗周说:“是的,我认为其原因就是意愿二字,只要人们有意愿朝廷不需要使多大劲就会发动起人,如果百姓没有意愿就算叫人用鞭子去抽百姓做起事来也会出工不出力。而要获得百姓的意愿就必须主动出击知道百姓的需要,还要多跟他们交流和多向他们宣传,事先就掌握好百姓的喜好做起事来才会胸有成竹。”
**星听了点头道:“刘大人说意愿这话我很是认可,江湖中人常说一句话叫‘为朋友两肋插刀’,以此来表明自己重情义。但是如果插他两刀的人不是别人而正是他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就成了为利益插朋友两刀,那这时候朋友间就没有情义了。都是把刀插在人身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呢?还是因为刘大人说的意愿两字,为朋友挡刀是意愿挨两刀无所谓还能增加友情,被朋友插两刀那就伤友情了。”
高攀龙想了想说:“今天我们感到为难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府县分工的事,第二件是找人代表百姓的事,第三件本来没有后来议出来的就是各地的监政官太清闲的事。其它跟宫里有关的事我们不多操心,事关军务的也不去犯忌讳,就说说这三件事该怎么办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