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贾诩进剑阁 (第1/2页)
青衣儒衫,二小童捧书挑担,贾诩飘飘然走到戒备森严的剑阁城楼下,对着遍布杀机的关墙之上郎声道:“请转告贾老将军,就说故人贾文和来访,商议交换战俘之事。”言罢,贾诩回头,只顾欣赏景色去了。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如果说剑阁只是一个普通关隘的话,那董卓军以前经过的葭萌关和阳平关不过是低矮平坦的小山丘而已,剑阁处于两座直插云霄的高山之间,生生掐住入川咽喉,仅有一道凌空飞建的栈道与剑阁相通,石梯飞桥,险峻难行,道路两旁皆是悬崖峭壁,笔直如镜,猿猴难攀,栈道之下二三十丈,是水声震天的激流飞瀑,打着旋涡奔流而下,视之使人头晕目眩,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虽说早闻剑阁险峻,但真正亲眼所见,董卓军军师贾诩还是不禁为剑阁之险峻壮观昨舌,贾诩愁眉苦脸的仔细打量剑阁之前的地形,心中盘算如果要强攻这蜀中第一险关,要投入多少兵力,又要损失多少兵力,盘算半天,贾诩得出一个结论,关前地形所能布置兵力是绝对不够了,如果贾龙在栈道上作手脚,激战中栈道忽然坍塌,那自军就有可能被生生断为两截,陷入死境。
思来想去,贾诩还是没有把握在外部强攻下这川中险关,只得立于剑阁关前摇头叹道:“惟蜀之门,作固作镇,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文和先生好雅兴。”贾诩背后忽然响起一个温厚严正的声音,贾诩回头细看,见是贾龙已经亲率关中众将来迎自己了,贾龙微笑道:“多年不见,文和先生益发潇洒飘逸了,简直就是神仙中人。”
贾诩忙抱拳道:“老将军过奖,边章一别已是多年,老将军神武依旧,真是老当益壮。”
贾龙并不吃贾诩灌的迷魂汤,而是正色道:“文和先生太过奖了,当年若不是西凉铁骑独自拖住五路羌兵,贾龙早葬身草原,那还有机会在此与先生叙旧,太师与文和先生的恩情,贾龙没齿难忘。”
贾诩与贾龙这两个家门同姓兼老战友外加现在的敌人在这叙旧,旁人却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今天才知道,原来贾龙和董卓以前还有并肩作战的经历,听贾龙的口气,董卓还救过贾龙的命。只有监军张松听得心花怒放,看着贾诩和贾龙的眼光让人觉得他看到一个大宝藏一样,两只老鼠眼都在往外放光。
客套一番之后,贾诩故意不说此次的主题——用贾龙的徒弟张任交换吴懿,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贾龙无奈,只得将贾诩请进剑阁商议,贾诩大喜,欣然从命。当然,贾龙还不至于傻到带贾诩去参观剑阁的布防情况,但贾诩关心的也不只是这些,踏进剑阁之后,贾诩的那双细眼就不停打量关内事务,主要集中军士的装备、精神面貌、饮食状况和住宿情况等等,以及剑阁诸将的反应,从细微处观察诸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一直和董卓军有勾搭——只是最近被杨松事件吓得不敢再和董卓军联系的张松,更是贾诩观察的重点。
贾诩磨磨蹭蹭的到达大厅之后,两家分主客坐好,贾龙开门见山道:“文和先生,先头你在关下说愿用张任交换吴懿,请说明原委,我们也好协商。”
贾诩拱手道:“事情是这样,那吴懿是太师爱将,张任是老将军学生,两人各为其主,在战场上不幸被擒,太师心疼爱将,老将军自然也心疼徒弟,所以太师遣小生至此与老将军商议,愿以张将军交换吴将军,不知老将军意下如何?”
“不行!”一个少年将军一口拒绝道:“那吴懿本是我祖父的子侄,我祖父待他恩重如山,可他却在两年前不辞而别,投奔了董贼,忘恩负义,罪该不赦,岂可交还董贼?”那少年大约十五六岁,生得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一表人材,只是眉间的那股傲气甚是让人讨厌。
不知甚的,那少年将军一口拒绝,贾诩却心中大喜,忙问贾龙道:“贾老将军,这位是?”
贾龙不动声色,淡淡道:“文和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主刘益州的长孙刘循。”虽然提到刘循时贾龙语气之中甚是恭敬,但刘循却得意洋洋,毫无谦逊之色,态度傲慢之至。
虽然刘循态度非常无礼,但贾诩非但不生气,还差点笑出声来,恨不得扑上去亲刘循几口,但老狐狸贾诩却没有冲动,而是满面堆笑道:“刘将军少年英雄,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贾诩只恨无缘相见,今日蒙天之幸,得见人称‘益州小宋玉、西蜀小李广’之称的刘公子,足慰平生了。”
“益州小宋玉?西蜀小李广?”刘循疑惑道:“我有这称号?我怎么没听过?”
“刘公子过谦了。”贾诩正色道:“刘公子的绝世容颜,长安少女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对刘公子无比仰慕;刘公子的盖世武艺,鬼神之策,天下武人闻之胆寒,即使太师的义子、有天下第一武将的吕温侯,都对刘公子赞不绝口,说天下英雄之中,只有刘公子可与他匹敌。”
“真的吗?”刘循毕竟年轻,又自幼生在富贵之家,涉世不深,三两下便被老毒物哄得眉开眼笑,只觉得天下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这贾诩了。
“公子面前,小生不敢妄言。”贾诩此刻脸上的表情仿佛就是最纯洁的天使一般,贾诩又摇头叹道:“若小生早知刘公子在这剑阁,小生定劝太师领军北归,不敢再冒犯公子虎威了。”
“哈哈哈哈……。”刘循得意的狂笑道:“若祖父大人早让我上战场几天,那有他董卓猖狂的份?如今本公子率军亲征,那董卓若不早日退出益州,本公子定取他项上人头。”
贾诩陪笑,连连称是,正要再拍这轻浮少年马屁时,这时另一员武将阴**:“贤侄,你我昨夜才到剑阁,不明敌情,话还是不要说得太满的好。”这武将大约二十多岁,也生得相貌堂堂,只是面色阴郁,总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觉。
贾诩惊喜得险些晕去,心说这就是刘焉的私生子刘瑁了,难怪今天在关中看到两支装备完全不同的益州军,一支是贾龙的部队,装备低劣但斗志昂扬,另一支衣甲鲜明却趾高气昂,原来他们是昨夜才到的。贾诩心中暗暗感谢刘焉,心说刘焉啊刘焉,你可真是给太师送了一份厚礼了。
刘瑁虽是长辈,却是刘焉庶子,刘循虽是晚辈,却是刘焉嫡孙(PS:即刘璋长子),所以刘循平时并不怎么把刘瑁放在眼里,听刘瑁语带讥讽,刘循顿时大怒,正要反唇相讥,贾龙打断他们,“三公子,小少主,你们远来疲惫,这与敌军交涉之事,还是交给末将的好。”
刘瑁和刘循本是如同斗鸡般对视,听到贾龙的话,两人不约而同的把敌视的目光转向贾龙,异口同声吼道:“汝不过是边陲小将,也敢命令于我?”
贾龙部下诸将无不面上变色,都起身怒视二人,但贾龙拉住他们,不卑不亢道:“三公子,小少主,贾龙的确是边陲小将,但主公已有明言,军中大小事务皆由贾龙处置,所以,请你们遵守主公之命。”
刘瑁与刘循对视一眼,一起起身出厅,只有那刘瑁回头喝道:“贾龙,那吴懿乃是我父深恶痛绝之人,你若私放于他,我绝不轻饶于你!”
贾诩纳闷了,吴懿在川中居住不过数年,听吴懿说,他们兄弟与妹妹三人在川中并无仇家,但看刘瑁这神情,就象和吴懿有深仇大恨一般,这又是怎么回事?贾诩偷看厅中诸人神色,见贾龙不动声色,其余诸人都是愤愤不平,惟有张松面带嘲笑的看着刘瑁背影,贾诩心中顿时明白,这张松知道内情。
刘家叔侄走后,贾龙思虑再三,对贾诩说道:“文和先生,太师提议虽好。”说到这里,贾龙轻摇苍白的头颅,黯然道:“但那吴懿确实是主公严令捉拿的要犯,请恕贾龙不能答应。”
贾诩一楞,心说原来刘焉真有这条命令,这事情越来越复杂了。贾诩佯作惊讶,“贾老将军,那张任是你爱徒,你们之间情同父子,为什么不能答应?”
贾龙无语,只是垂首摇头,贾诩见他神色,又吩咐书童从书担中取出一柄宝剑,交与贾龙道:“贾老将军,这是张将军所配之剑,相传为老将军赐与张将军的,既然老将军不肯救回徒弟,小生就代张将军还与老将军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